星期二, 2月 16, 2010

吉日

10 November 2009

尋日去左九龍灣,一次滿足左n個願望
食左全香港最好食的車仔麵,行左三大傢私鋪(本來係四大架,但原b&q執左都唔知),喺宜家ko左好多野,又食埋足三兩漢堡包
將所有野一次過拎番新居,原來有巴士,咁就碌巴士返去,喺大欖轉車,唔使喺西鐵站行返去咁遠,又唔使行美孚嗰九條街

因為一篇評論行左兩間書局,搵到《四代香港人》,原來係07年的作品,不過今年已經加印到第9版,你話犀唔犀利
尋晚喺新居過夜,因為今朝裝電錶,執下野,hea下…
今朝等中電整電錶,送冷氣,睇晒呢本書

我是第四代人,我不認為我不懂玩這場遊戲,而是我早已太了解這場遊戲,我十分明白遊戲的優勝者可以選擇,失敗者只有被選擇,所以我曾經很努力去玩。然而,當小試甜頭後,拿得好成績,發覺原來不是甚麼一回事,遊戲可以玩,只是覺得沒有甚麼意思
我懂得玩,可以玩下去,但我可以選擇唔玩,就是這樣

書中說第四代沒有個性,實情並非如此,而是知道表露個性沒有好處,個性只是在其他人面前隱藏起來,只有同代同或知心人才看得見;不是沒有喜好,而是環境、強權迫你不要選擇自己喜歡的,與其說了沒用,不如不說,這是另一種消極態度

或許,舉個例子說說
有一個母親,帶一對子女外出吃飯,好像很民主地問二人想吃甚麼,最初,小男生和小女生不虞有詐,一副歡天喜地的樣子告訴媽媽要吃炸薯條、雪糕、炸雞…
母親聽著這些不健康食物的名字,眉頭縮了一下,瞳孔一張,勉強地掛上微笑,問孩子們這些食物有甚麼好處和壞處,孩子吃力地數,跟測驗考試一樣
母親循循善誘地問一句,這些食物有冇益?二人戰戰兢兢小聲地回答:沒有
母親再和藹地問一句,沒有益,食唔食呀?兩把小聲音失望地回答:不吃
久而久之,孩子聽到選擇的問題,就會直接答母親想聽的答案,因為發聲爭取也沒用,反而碰得一身灰
其實這是母親的選擇,只是假裝讓他們選
母親聽到滿意的答案,拍一拍他們的頭,讚乖

第四代人不是沒個性,不是不去爭取,反而是太懂看眉頭眼額,消極抗議,說得漂亮一點,叫忍辱負重吧﹗

另外,好耐冇坐喺大銀幕前,近期大作,不如睇下世界末日戲啦,佢已經應承左,擇番個吉日先…